查看: 5270|回复: 13
收起左侧

Punk神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5 0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说朋克有什么可值得纪念的,那就是它粉碎了那个时代成名摇滚音乐家被人奉若神明的地位,并且向年轻人表明,每个人都能拾起乐器,走上舞台,发出有价值的声音……有太多无知的人在践踏着朋克,也有太多见风转舵的人混在朋克里,这些是令人悲哀的,从而又是必然的,但只要世界有不公正、黑暗、丑恶存在,朋克就一天不会停止斗争。Punx Not Dead!所以关于朋克,我想有必要做一个专题,把一些朋克资料整理在一起,系统全面的展现给你!或许你会对朋克有一个新的认识……

◇朋克发展过程:
::::::关 于 朋 克 乐::::::
真正的朋克音乐就是那种尚未经过唱片工业策划、包装过,由来自劳工阶层的青少年所表达的对社会不满、对现实的抗议并通过破坏、否定和毁灭一切价值观念的手段创造的一种反叛性极强的摇滚乐。"朋克"一词本身就很让人讨厌,朋克往往指那些无目的生活的人、污物、废物、垃圾、陈腐和一切平庸无价值的东西--乃至娼妓。朋克摇滚自然也不会讨人喜欢。从音乐上看,朋克摇滚混乱、无序、粗野、原始。它是冲着否定 摇滚乐来的。一切摇滚的东西它都要否定、反叛在朋克摇滚乐手眼中,唱片工业就是一个 大骗局。
70年代商业化音乐的泛滥(最明显的例子是迪斯科音乐兴起)使青少年对流行音乐产生厌 烦情绪。他们想听的音乐听不到,不想听的音乐随处可闻;另一方面,失业和经济危机是英国70年代中后期 最头疼的问题,这使大批青少年对统治阶层产生了怀疑,对摇滚乐的不满。对资本主义怀疑,使他们有可能用一种方式把不满发泄出来。60年代的摇滚乐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商业、反资本主义、激进或纯粹为娱乐业服务都是很自然的,它反对旧的传统、旧的价值观念,并创造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但70年代的朋克运动却只有破坏没有建设。随着朋克摇滚成了唱片公司目录单上的一个品种之后,朋克摇滚也就成了唱片商投机的目标了。其实摇滚乐就是这样,一种音乐在没有受到商业控制时是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一旦它变成商业润滑剂之后就沦为一处 毫无特色的商品了。即使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朋克摇滚也是如此,短短两三年,朋克的棱角就被磨掉,朋克摇滚仅仅是摇滚乐中的一种调料了,朋克摇滚由最初的反商业、反流行的形象蜕变成一种时髦流行乐。唱片商一方面利用朋克摇滚的激进、反叛和可憎的一面来吸引青少年听众、另一方面是通过商业手段"改造"朋克摇滚。"性手枪"和"冲撞"是当时两支最具代表性的朋克乐队,在商业操纵面前,他们各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性手枪"在朋克发展的最高峰期解散。"冲撞"一直延续到80年代后半期,但他们已不是朋克了。"朋克摇滚" 一词可能被一些摇滚乐手延续至今,但朋克精神已荡然无存。

::::::70 年 代 的 朋 克 神 话::::::
60年代末期Beatles乐队冲击美国后,美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车库乐(the Garage Music)的摇滚乐,可以认为是 朋克摇滚的雏型,这其中较著名的乐队有MC5、the Stooges、Shadows Of Knight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等。这些乐队大多桀骜不驯、盛气凌人,但却很少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以MC5为例,领队John Sinclair是当时美国“白豹党”的成员,著名的《白豹党人之立场》中曾断章取义地引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字。Sinclair曾断然宣告:“在地球之上,我们必须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乐园。在那儿人人都平等而快乐,我们不达到这个目标就绝不罢休。”然而,MC5的摇滚乐只是昙花一现。他们只有一张专辑进入排行榜。与他们在全世界鼓动革命的初衷相去甚远,不久,MC5就变成了具有早期朴素重金气质的乐队。进入70年代后,纽约出现了一个名为CBGB的音乐俱乐部,许多早期的朋克乐队都是它的成员,如the Ramones、Talking Heads、Television、the Voidoids、Blondie、the Dictators等。这个俱乐部使朋克乐开始对外界产生影响。如果这些乐队当时一直仅仅停留在酒吧中演出的话,那么他们至今仍是伟大的;但如果真是这样,朋克对这个世界就无足轻重了。 Television是CBGB的第一支乐队,由4名成员组成:吉他手兼主唱TomVerlaine、吉他手RichardLloyd、鼓手BillyFicca及贝司手RichardHell。1974年,电子音乐大师BrianEno曾为Television制作过一盘demo带,但乐队很不满意,所以最终没有录成专辑。1975年,他们推出第一首单曲“小乔尼的珠宝”(Little Johnny Jewel),不 久后乐队就加入了CBGB。1977年,Television在Malcolm McLaren的帮助上来到英国演出。Television是第一支 朋克乐队,它对以后的the Sex Pistols、the Clash及那些在英国利物浦组成的乐队。如Echo and Bunnymen和 Teardrop Explodes等都有很大影响。 音乐界所承认与接受的第一张朋克专辑是1975年Patti Smith推出的《马》(Horses)。当Smith在《马》第一首歌中开口唱道:“有人害死耶稣,这不是我的错”时,摇滚乐的大门敝开了。朋克的前景果然开阔,在演唱会上的舞台上,Smith俨然是一位未卜先知的预言女神。 尽管朋克从灵歌、雷吉和别的非洲音乐中汲取了精华,但它最先是生活在郊区的白人青年唱的歌,是最白人化的摇滚乐,朋克对历史的敏感程度超过了以前任何一种音乐,它注定不会只停留在地下,而是会征服整个世界。 英国朋克的出现意味着朋克大震荡的年代终于来临。70年代的英国摇滚走上了哗众取宠的道路。the DoobieBrother的歌使英国年轻人感到厌倦。而曲高和寡的Pink Floyd和Queen更使他们想找回60年代的感觉。70年代后半期是英国的绝望年月。1977年,英国18岁男青年的失业率达28.6%,女青年达29.6%,通货膨胀率高达10%以上。罢工浪潮席卷全国,绝望的工人子弟和移民后代因处境最为艰难,与警察陷入了内战似的争斗对抗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朋克这头长角的怪兽终于在英国诞生,对着这个世界发出了第一声咆哮。提到英国朋克,就不能不谈到有“英国朋克之父”之称的Malcolm McLaren。在1974年,伦敦的切西区成立了一家专卖50年代服装的名为“摇起来”的商店,店主就是Malcolm McLaren。同年,美国前朋克乐队the NewYork Dolls来到英国却未造成我大影响。McLaren却对他们一见钟情,并在自荐成为其经纪人后随同他们飞去了纽约。在the New York Dolls于1975年夭亡之后,McLaren回到伦敦,将商店更名为“性”,与著名前卫服装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携手,请她专门设计各式朋克服装的时候,一时生意火爆之极。于是他干脆出头挑选了几位“朋克”哥们,组成了后来天下驰名的the Sex Pistols乐队。他挑出的主唱是John Lydon。原因是这位年轻人最爱到店里溜达,常常发出像弱智儿一样的尖叫,并喜欢惹事生非。The Sex Pistols的另3名成员分别是Glen Matlock、Paul Cook和Steve Jones。 1975年11月6日,英国伦敦圣马丁艺术学校外,聚集了一群装扮奇特的年轻人,他们穿着早已过时的破烂不堪的衣服;两边头发剃光,中间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像鸡冠一样竖起;脸上涂满各种油彩;脖子上挂着粗铁链。原来,the Sex Pistols乐队正在这里举行首场演唱会,这些“朋克”装扮的青年是专程赶来观看的。但连艺校的教师们也感到惊奇的是the Sex Pistols根本不像是在唱歌,倒像是野兽在咆哮,因为满口坏牙而被称为“坏牙Johnny”的Lydon在台上傲慢而狂妄地咒骂一气并乱吐唾沫,还胡乱拿起东西在脸上刮来刮去,甚至冲着观众大叫“我恨你”,艺校的一位交际秘书忍无可忍,在他们唱到第5首歌时拉下了电闸。1976年9月21日,the Sex Pistols与the Clash等乐队一同在伦敦牛津街的“100俱乐部”举行第一个朋克音乐节。一时间,数百朋克青年在演唱会之前便堵塞了那条有名的商业街,他们色彩纷呈,争奇斗艳的化装、发型和全身披挂的破布、内衣、链条、刀片、狗项圈之类饰物让路人目瞪口呆,而他们正是利用这种难得的露脸机会达到了激怒社会的效果,这次音乐节过后,the Sex Pistols也被报界称为“有史以来最粗鄙和毫无音乐性可言”的乐队。 1976年,The Sex Pistols发行了第1张单曲“英国无政府主义”(Anarchy In The U.K.)。1977年5月27日,乐队推出第1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录音室专辑《Never Mind The Bollock,Here's Sex Pistols》(专辑名来源于McLaren在纽约街头看见的一件亮黄色T恤上的一行字。)同年又推出单曲“神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专辑的封套上,英国女王的双眼和嘴分别被“God Save The Queen”和“Sex Pistols”字条封住。Lydon在歌中肆无忌惮地诅骂:“神佑女王/你们也没有未来。”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英国举国上下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25周年之时,the Sex Pistols的这张专辑竟然也同时在BBC电台上升到了冠军,与喜庆的气氛大唱对台戏。这后乐队便被赶出了英国,但这支在英国红极一时的乐队没有受到美国人的欢迎,心灰意冷的Lydon及时地解散了the Sex Pistols,为这支朋克乐队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另外一支在英国朋克乐坛占有重要地位的乐队是the Clash乐队,该乐队的风格直接受到Patti Smith、the NewYork Dolls、the Stooges、MC5和the Ramones的影响。乐队组建于1976年,由Mick Jones任吉他手,Joe Strummer任主唱,Paul Simonon任贝司手。Topper Headon任鼓手。刚组队时,他们每周都在英国著名音乐周报《Melody Maker》上登一则广告,希望有更多的朋克音乐迷与他们联系。乐队的经纪人是McLaren的密友Bernnie Rhodes。 起先,乐队与Guy Stevens一起做了一些小样带,但一直没有推出。1976年年中,他们与CBS唱片公司签订了10万英镑的合同,录制并推出第一张专辑《Clash》。此时,牙买加的雷吉乐进入英国歌坛。Led Zeppelin、Eric Clapton、Steve Wonder、the Eagles、Police等歌手与乐队纷起仿效,the Clash也不例外。后来,the Clash成为第一支到牙买加演出的朋克乐队。由于他们装扮奇特,当地人戏称他们为“火星人”。1978年,乐队推 出专辑《给他们足够的绳子》(Give' Em Enough Rope),由美国人监制,在美国出版,70年代末,他们又推出专辑《伦敦在召唤》(London Calling),并获得了成功。 但到了1980年,新浪潮音乐忽然席卷了从欧洲到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大城市。为保住自己并获取商业上的成功,Blondie、Talking Heads、the Pretenders、Patti Smith等乐队和the Clash等都纷纷登上电台,并售出大量唱片。然后,最奇怪的事发生了,这些乐队中的大部分在短时间内突然纷纷宣告解散。 70年代的朋克是一幕神话剧,虽然昙花一现,但却灿烂夺目,其实任何一种摇滚乐都是这样,在没有受到商业腐蚀之前,它是原汁原味的,一旦成为商业与唱片工业的投机目标,它就会因违背初衷而凋谢。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闪烁在地下的鬼火——80年的地下朋克乐::::::

80年代初期的朋克乐是真正的地下音乐,朋克本身注定将经历这个阶段。 朋克在地下散发出死亡的气息,芸芸众生不会去多看它一眼,当然更不会出钱买它。娱乐业也完 全抛弃了原先的含蓄,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像Loverboy和Quarterflash这类乡花枕头般的乐队之上。 80年代早期,西海岸朋克乐诞生之后,在南加州出现了一支名为Minutemen的朋克乐队。由吉他 手D.Boon、贝司手Mike Watt和鼓手George Hurley组成。他们与由Black Flag吉他手Greg Ginn 创办的独立唱片公司SST签约。与起源于的朋克的硬核(Hardcore)音乐相比,Minutemen的音乐更为地域化。SST旗下的乐队大多只有贝司、鼓和吉他,但各自演绎主式不同,其中Minutemen是比较注重旋律性的一支乐队。但在1985年的圣诞之夜,Minutemen因D.Boon死于车祸而突然解体。 当时在美国喜欢朋克乐的人并不多数中学里没有喜欢朋克的人,除南加州外,每所中学里最多只有3、4个朋克乐迷。家长与教师不时警告这些“行尸走肉”们,给他们进行整套的心理测试与心理治疗。这些孩子通常具备很高的智商,极富创造力,但在学习上却存在着障碍,如多动症、诵读困难等。他们经常自己用药物治疗。他们彼此仇视就像他们仇视整个世界,他们不停地相互指责对方是伪装者、赶时髦的人。 其实,把亚文化群分开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做法。如果只有通过吸毒过量致死来证明自己不会是个伪装者,那么只要活着的就是虚伪的。 1985年,一位英国记者Dave Rimmer出版了一本讨论朋克文化的书——《如果朋克从未诞生过:文化俱乐部和新的流行乐》。书中谈到一代“出道于朋克年代,汲取了它的精华,学习了它的方法,但抛弃了它的理想”的年轻人,其中就包括Boy George、Spandau Ballet、Wham!、DuranDuran和Adam Ant。 无论是追求名利还是自我毁灭,对大多数朋克乐手而言,“朋克”也就意味着“无秩序”,而后者曾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当时的报纸上。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无秩序”是the Dead Kennedys乐队。乐队的队名就代表了他们的立场,表示了他们是一支亵渎神明的极具危险性的乐队。the Dead Kennedys带动了一大批持共和主义博爱信仰的孩子。主音歌手Jello Biafra在“NaziPunks Fuck Off”一曲表达了他的迷惘感,直到今天,他还时不时引用这首歌中的句子。到了80年代中期,the DKs在洛杉矶和旧金山能一下子召集15000名歌迷,在别的大城市也能召集几千名。这样,有许多人理解了the DKs的音乐,但仍有一些人只想和着他们的音乐节奏跳舞。于是出现了在舞厅和溜冰场里放朋克音乐的怪现象。
继the DKs后,美国又出现了Dead Cops、DOA、the False Prophets、Nausea Missing Foundation等反战、反社团、反等级制的乐队,另外还有一些吸毒的乐队,如后改名为Fugazi的Minor Threat。著名的Black Flag乐队的吉他手Greg Ginn和主音歌手Henry Rollins堪称80年代朋克乐手的楷模,这支乐队后来成为Hardcore的核心,发展了朋克乐的演奏技巧。The Bad Brains乐队将雷吉揉进了朋克。Agnostic Front、Murphy's Law和Carnivore3支乐队群起反对“和平朋克”,推崇虚无主义,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另外,the Jam乐队的领队Paul Weller和the Replacement乐队的主唱Paul Westerberg也对朋克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朋克乐的一个共同点是对重金属音乐的仇视。事实上,如果在同一场演唱会上既有朋克乐队又有重金属乐队,他们便很难相安无事。朋克乐手们只喜欢死亡金属,如Motorhead乐队。 朋克也带起了一场杂志出版界的变革。由于普通的媒介一般不介绍,也很少上电台,朋克乐队手们必须直接在俱乐部中交流。倒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小杂志上偶而会发现对朋克的激烈争论之词,其中包括《Maximum ROCK&Roll》和《Flipside》,当然这两本杂志在今天已经相当有名了。 到了80年代末期,朋克渐渐“销声匿迹”了,朋克精神也在青少年心目中渐渐淡忘。但是,这头摇滚怪兽并没有死亡,它在地下驰骋的这段日子反而使它的肌肉更加结实,羽毛更为丰满。总有一天,它要从地下的鬼火中跳出来,发出令世人震惊的咆哮。

::::::朋克与商业的畸形儿 ——90年代的Grunge Rock::::::

1991年11月15日,Nirvana为《Nevermind》刚推出5周销量就已达50万张,并且在排行榜上势如破竹,节节上升。这种丑陋的、古怪的、喧闹的却又是坚实的朋克乐再度在音乐界爆炸,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轰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但是,正由于这种被称为Grunge的音乐一开始便与商 业扯上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它一出生便是一个不可能正常成长发育的畸形儿,并由此酝酿了一出出的心灵悲剧。 90年代,美国的失业危机重新抬头,就连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有工作,也很难买到房子。于是这一代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及他们的父辈,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想念大学,认为与其拥有一份毫无意义的正式工作,还不如去自杀。这些对生活、对家庭与社会失望与 厌倦至极的年轻人聚到了一起,于是朋克乐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朋克从诞生起就向美国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道德与音乐形式发起了挑战,但如今这却导致了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克乐的无休止的争议。时代在朋克的动脉中注入了大量养料,但却引起了它静脉阻塞。80年代那些在大学广播台大放朋克乐的人现在都在大唱片公司身居要职,如西雅图的KCMU大学广播台,它过去的DJ就包括现在Elektra公司副总经理Faith Henschel、Sub Pop公司的合伙人Jonathan Poneman以及Sony公司的Damon Stewart,这此人使Grunge成为从朋克乐通向市场的一条新路。如果西雅图新朋克乐通向市场的一条新路。如果西雅图新朋克的生力军Mudhoney的第一张专辑《Superfuzz Bigmuff》没有在英国榜上停留一年之久,如果Mudhoney没有走红,也许Nirvana也没有今天的地位。80年代末期音乐界商业化泛滥,导致90年代的新生儿Grunge走向异端:工业化了的Ministry,流行化了的Nirvana和Green Day重金属化了的Soundgarden和Offspring,迷幻化了的Dinosaur Jr和Screaming Trees,还有民谣化了Beck和Mary Lou Lord无一不是朋克与商业结合的畸形儿。 Grunge的摇篮——Sub Pop唱片公司原本是Green River、Soundgarden、Nirvana、Mudhoney、Taci和Love Battery这些乐队的家,但它在3年前几乎破产。如今,它的两位合伙人Pavitt和Poneman把49%的股权卖给了华纳公司,由此他们又有了19000美元的资产。 在商业与主流文化即将吞噬Nirvana时,主唱Kurt Cobain选择了自杀。在艺术与商业的矛盾中挣扎的Cobain最终未能幸存下来,却是情理中事。相信在他步入天堂之时,要比他一生中的任何时刻更深更透彻地理解朋克乐。他生前曾对记者说:“大多数新乐迷并不真正懂得地下音乐,他们喜欢Guns n'Roses,也许也听Anthrax,我不期望他们懂得我们的音乐,但我总是力图使他们理解我们。也许有一天,我能打动他们。我真的希望如此。”1994年4月8日,Cobain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他的期望。他的心灵悲剧确实打动了无数青少年。 如今的西雅图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甚至那些老朋克乐手也开始挣大钱了。Henry Rollins成了朋克明星、模特儿、诗人、出版商,老Henry Rollins乐队的专辑《StrangerThan Fiction》也成了金唱片。 因此,人永远不会因为喜欢某种音乐风格而去改变自己的天性与生活方式。 朋克乐在其诞生至今的20个年头里的确走过了一段曲折坎坷的路程,产生朋克的根源是失业与经济危机,因此它绝对不可能真正存在于任何一个商品意识很强的社会之中,这样的社会精神与朋克是背道而驰的,朋克天生与商业对立,也许它与一切都是对立的。时代可以造就一种音乐,也可以扼杀一种音乐。朋克精神的消失与一种服饰的过时一样简单与易于理解。 摇滚乐是在自我利用的错误意识压迫下的腐化情感,而朋克是美学上可以被认可但政治上注定失败的自相矛盾。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克的反抗也并非完全是指向失业本身的,也许正是失业的空虚与无聊才带来了摇滚生涯。当“摇滚”本身已经解决这一问题,超越摇滚、“返朴归真”自然不在话下。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克在美国:
::::::朋 克 在 美 国::::::

“当年的美国老朋克说,“我是一个反叛者,我为之感到兴奋。现在的美国新朋克说,“我是一个反叛者,我为之感到时髦。”--------J.G. BallardJ.G. Ballard在1990年写下《朋克历史》时的这个朋克式的简短开头就像是美国朋克的墓志铭,涵盖了漫长的岁月,夹杂着他复杂的个人情感,最终重重地跌入尘埃。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局,二战后出生的优越一代,凭借汽车、毒品、性解放、可口可乐这些美好的玩意儿和时代开了一个玩笑——没什么是正确的,没什么是值得遵循的,别理会什么传统和教条,改变它、蔑视它、毁灭它,用嘈杂的朋克摇滚和叛逆危险的态度。正如Misfits(不适者)在1978年时唱的那样,“你有点该死的态度,我不相信你对我说的一切,如果你不闭嘴,你将会被打翻在地”打翻在地,朋克全部的思想精髓都在这了,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嬉皮士们带着“乌托邦”式温和美好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而随后的新一代则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极端与其祈祷上帝,不如让上帝屈服。今天人们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摇滚的内在思想,于是他们说,“焦点访谈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鲁迅是朋克、频频死机的电脑是朋克……”扯远了,但是无论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们的世界里,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如影随形。美国朋克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噱头,和英国相比,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和自身的感受。当时的英国朋克评价说,美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朋克,原因很简单: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经历过大国衰落的国民,他们缺乏那种愤怒失落的情绪。果真如此?

::::::前 朋 克 阶 段::::::

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正处在“地下政治温床”和“底特律骚乱”时期,美国车库摇滚中已开始出现日后朋克的雏形。当MC5、the Stooges(助手)在底特律演出时,他们简单粗糙的吉他、露骨的嘻笑怒骂已经和后来的朋克基本一样了,只是那时的乐队过于地下,也没有太多可以被唱片工业利用的卖点。当时的乐队并不像后来的朋克那样喜欢通过过激的言行、充满噱头的装扮达到目的,他们的反叛精神不够明显,挑战传统显得不够积极,他们只是出于一种自发自觉的摇滚动机。当时的地下演出、另类诗歌、街头涂鸦反映的基本上是一种健康的黑色幽默感和嘲讽。the Velvet Underground(地下丝绒)在六十年代末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他们更加倾向于剖析社会现实,并且用粗糙的摇滚乐表达出来,这是当时《Fuck You》、《Fusion》这样的地下文化杂志所不能比拟的。在the Velvet Underground简约主义思想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乐队选择了毫无修饰的原始效果,纽约成了当时这种运动的中心,Proto-Punk(前朋克)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那时模糊的前朋克文化只是作为摇滚乐的副产品偶尔满足叛逆青年过剩荷尔蒙的需要,尽管当时许多摇滚乐队或多或少对此都有所体现,但几乎没有什么人把它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来完成。虽然也有一些像“Heroin”这样被认为极其不道德的、惊世骇俗的作品,但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在艺术和概念上进行一种探索,同后来的所谓的“真”朋克相比,他们显得比较保守内向,比较艺术化。

::::::CBGB时代::::::

一九七五年的时候,美国朋克运动的中心集中在纽约一个名叫CBGB的俱乐部,当时Patti Smith Group、the Ramones、Talking Heads(头部特写)、Blondie(金发女郎)、Television(电视)和the Heartbreakers(伤心人)都曾在这里驻唱。这个时期正是摇滚乐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温和抒情的摇滚乐被称作狗屎,Aerosmith(阿罗史密斯)、Kiss(吻)的重摇滚也未能满足年轻一代躁动不安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纽约朋克冲出重围,暂时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同信仰“爱与和平”的老嬉皮相比,朋克摇滚显然更加适合当时“物质极大丰富,思想极大匮乏”的美国二战后出生的一代的空虚心理。他们露骨的反主流思维,在试图否定一切“权威、被美化的虚伪、约定俗成”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时尚。首当其冲被否定的就是主流摇滚,朋克们认为用华丽包装、炫技和假大空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表面文章来哗众取宠的主流摇滚是不折不扣的垃圾,所以在演奏技巧和音乐思想上朋克倾向于简单实用、爆发力、速度和更为一针见血的生活、生存的态度。后来以称伊丽莎白女王“不是个东西”而一举窜红的the Sex Pistols在音乐上不过是New York Dolls、the Ramones衣钵继承者而已。CBGB时代的朋克在对传统摇滚乐宣战的同时,内部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尽管朋克运动得到了年青人的大力支持,但在坚如磐石的生存现实和商业社会面前,朋克一样显得虚弱无力。虽然他们公开否定传统摇滚乐,但在CBGB俱乐部的演出曲目上依然经常可以看到像“Hey Joe”、“Surfin' Bird”、“1-2-3 Red Light”这些老家伙的经典歌曲。13th Floor Elevators、Al Green在朋克中间也享有崇高的威望,这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商业规律迫使他们不得不在演出中加点讨好大众的“破烂玩艺儿”,生存的重压也一直威胁着他们,尤其是一些没有丝毫名气的朋克乐队。朋克们开始形成各自的特色,以the Ramones为代表的快、狠、噪、Blondie性感的新投机朋克、Patti Smith诗化的诅咒、Talking Heads浓厚文化底蕴的暴虐一起出现在舞台上。风格的分歧并未改变美国朋克“改变摇滚乐,重建摇滚乐”的初衷,虽然朋克运动最终并未使摇滚乐彻底改头换面,但至少朋克文化为日后的许多新摇滚风格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继续汇入摇滚乐的发展,成为摇滚文化最重要的思想精髓之一。遗憾的是,美国朋克运动虽然对日后的英国朋克大爆炸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美国本土却从未真正形成气候。它仅仅停留在了一种较低层次的摇滚风格创新,而没有像英国那样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现象。CBGB俱乐部里的很多朋克乐队日后都成了朋克巨星,但他们在英国的知名度却远比他们在自己的祖国要大得多,the Ramones、Talking Heads在英国被视为神一般的摇滚英雄,这一点再次证明了为什么英国朋克后来居上的原因。“美国朋克?请来纽约!”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这样一句调侃来描述。不管朋克们有多么不情愿,朋克在当时的美国没有市场是事实,像the Electric Eels、 Devo、Pere Ubu、Suicide、the Dils、the Germs、the Avengers、the Dickies这些乐队因为缺乏长期的商业操作而一直在地下自生自灭。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朋克的黄金时期::::::

美国朋克真正的黄金时期还是在八十年代初的硬核时代,从音乐角度来说,硬核不过是更加极端的朋克摇滚,更加脏乱、吵闹、僵硬。但这个时代的乐队,第一次把朋克音乐扩展为一种全面爆发的运动。他们的影响也比CBGB时代要深远得多,它的审美方式也被后来的激流金属、速度金属、死亡金属、碾核、垃圾乐、另类金属、朋克复兴运动乃至整个另类摇滚乐界发扬光大,并最终促成了九十年代垃圾乐、朋克复兴的主流化。Black Flag(黑旗)无疑是当时最出色的代表。他们不仅保持了朋克一贯的冲劲,而且结合了爵士乐、重金属、噪音摇滚等风格,创造出更加丰满的音乐氛围,成为美国朋克史上第一支具有深远影响的硬核朋克乐队。他们不仅界定了自己的硬核审美观,而且在朋克和重金属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为日后的激流金属和朋克金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lack Flag复杂的音乐元素、波西米亚风格的试验色彩、诗化的歌词在八十年代名噪一时,成为当时地下音乐最具哲人风采的硬核乐队。1981年Black Flag因对Unicorn(麒麟)唱片公司以“内容过于危险、粗俗”为由封杀专辑《Damage》的行为大为不满,一怒之下成立了他们自己的SST公司的名义发行了这张硬核经典。结果是,乐队在专辑被惊叹为“地下世界的曙光”的同时被麒麟公司告上法庭,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乐队甚至被禁止在此阶段使用乐队的名称和标识。不过这件事对Black Flag毫无影响,他们在两年内疯狂巡演,在高峰时期甚至还秘密发行了一张粗糙的精选双专辑《Everything Went Black》。老天有眼,1983年,麒麟公司宣告破产,这场官司最终不了了之。或许想追回以前的时间,乐队从1984年起开始变得难以置信的多产。到1985年共完成了《My War》、《Family Man》、《Slip It In》、《Live '84》、《Loose Nut》、《The Process of Weeding Out》等九张专辑,Black Flag的事业达到了巅峰。这个时期Black Flag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SST公司为推进硬核摇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SST的空前成功导致了乐队元老Greg Ginn在1986年突然决定解散Black Flag,以便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公司事务当中。他的决定当然有他的道理,一切革命都需要有领导者,而SST正是硬核革命领导者的最佳人选。SST最辉煌的时期旗下拥有一批重量级的硬核乐队——Black Flag、Husker Du、Meat Puppets(肉偶)、Descendents(世袭)、Minutemen(民兵)、Bad Brains(坏脑)、fIREHOSE(消防水管)、Buffalo Tom(布法罗·汤姆)、Soundgarden(音响花园)、Sonic Youth(音速青年)、Screaming Trees(尖叫的树)……这些乐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今天,为日后非主流、独立摇滚的指明了方向。这段时期的乐队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Husker Du的优雅、Bad Brains的超级速度、Sonic Youth的噪音试验、Minutemen的爵士乐风采、Meat Puppets的乡村味道……没有什么遗憾,没有黯然神伤,尽管这个辉煌的时代最终在九十年代左右随着SST公司的明星乐队相继解散或加入主流大唱片公司而结束,但他们已经赋予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声音和最危险的激情。

美国的Baldies("光头")和Boneheads("笨蛋")

"skinhead"文化在1977年进入美国,但它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戏剧性的景观出现,并非独特的朋 克政治变量。在美国,我们可以看到由黑人、拉丁人和犹太人构成的多种族2-Tone乐队。这一 风格代表了种族的团结。 然而1985年,在法西斯分子鲍勃·亥克(Bob Heick)的援助下,法西斯主义也在美国扎下 了恶根。鲍勃·亥克本人是全国纳粹青年团体的领导,他们的组织即"美国前线"。这年夏天, 纳粹光头在旧金山的Haight-Ashbury地区制造了一系列的恶性暴力事件。《极限摇滚》的编辑 提姆·尤翰纳讽刺地说:"这里总有一些白痴,现在这群白痴还有了自己的意识形态……" Baldies和Boneheads都是光头,但前者多指反种族主义与反对白人至上论的左翼人士,后 者则是叫嚣"白人权力"的新纳粹分子(Boneheads)。自从美国当局拒绝了英国乐队Skrewdri ver入境演出以后,Boneheads便几乎失去了自己在"音乐圈"的宣传工具,美国国内所有的"白 人权力"乐队都停留在刻板僵化的业余水平,缺乏广泛的吸引力。于是Boneheads开始冲击朋克 酒吧,他们用剃刀修"长发族"的头发或撕掉某个朋克衣服上的反种族主义标志。与英国的情况一样,美国朋克、skinhead族和Baldies在芝加哥与明尼阿波尼斯对新纳粹进行了 反击,许多朋克与SKA乐队加入了这股力量,并参与了直接的反抗行动。在1989年1月,来自至 少十个城市、超过150人的反种族主义精英在明尼阿波尼斯成立了一个名为"辛迪加"的庇护组 织,以此声援被驱散到整个北美地区的反种族主义者。同时,一个未来反种族主义的行动计划也逐渐确立。在1987年,这两个城市是反种族主义行动最为活跃的中心,反种族主义者与新纳粹组织"白骑士"进行了顽强地奋战,并将"白骑士"驱出了明尼阿波尼斯。在双方的斗争之后,这个由三K党成员领导的"白骑士"渐渐缩小为一个死硬的"白人至上论"的新纳粹团体"明尼阿波尼斯一月skinhead族集会"(The January Minneapolis)由白人、非洲裔美国人、本土美国人、拉丁美洲人和亚洲人共同构成,这次集会的参与者都是青年,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 19岁。在他们充满热情地反对种族歧视的同时,他们也强烈要求澄清skinhead族文化是属于所有民 族的坚定信念。 随着种族主义问题被纳入到"skinhead"运动以后,大众媒体似乎有意忽视了另一个许多skinhead族认为同等重要的问题-----阶级问题。未来劳工阶级的联合行动是"skinhead"运动中明确提出的首要方案,但阶级问题却被放置一旁,对于新纳粹可能继而在白人工人阶级中营建"海滩堡垒"却成为媒体与中产阶级关注的问题。阶级问题是一个被美国社会的富裕阶层所轻视的问题,他们暧昧地处于革命阶级政治与Tom Metzger浅薄狂妄的纳粹主义以及他所宣扬的种族主义、反外 族人组织和雅利安民族复兴(W.A.R.)之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辛迪加"在此期间始终保持了 清醒的态度,她没有偏离自己的方向,而Boneheads只是扮演了Tom Metzger的傀儡。 与此同时,主流社会正忙着宣告朋克的死亡,他们始终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大约是1979 ,1980年,或1981年……。朋克的影响力、skinhead的Oi!音乐和反种族主义的2-Tone运动以及" 自己干"(do-it-yourself)的理论则蔓延到了全世界。独立厂牌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 一些非洲国家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尤其是遍及许多城市地区的独立地下刊物,它们涉及了对所 有最新乐队和他们小样的音乐批评、采访、漫画、复印艺术、诗歌、小说、新闻、研究论文以 及政治议程等等内容。这是一次"文艺复兴",它们发掘出那些已搁浅了的艺术形态,或者说它 选择了回避上流社会的精英艺人和那些仅限于在他们同等阶级与学院期刊上交流思想的知识分 子,然而商业文化的靶心是针对那些放弃了自己的表达权力的人。许多人对于大多数后朋克亚文化都知之甚少,因为它们的确不像"性手枪"的简单岁月那样 容易定义。享用这些文化观念的永久过程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新音乐的混合,使一种风格与下一 个新的风格之间的区分变得越加模糊不清。朋克进入到了这样的阶段,它本身也影响了一些流 行风格,比如像硬核、hip-hop、爵士/速度疯克、工业音乐、歌特/华丽摇滚、重金属、激流 金属、速度金属/speedcore以及其他一些抵制商业操纵的音乐风格。 更多更为年轻的孩子们潜心于音乐的亚文化沃土之中,他们重新审视了过去一代的根源。 Red Skins、the Potato Five、the Deltones和International Jet Set又一次复兴了SKA音乐 (SKA的第二次复兴),他们在圣地亚哥成立了一个与"辛迪加"一样的反种族主义组织S.H.A. R.P(译注:"skinhead族反对种族歧视"的缩写),目前,S.H.A.R.P已经蔓延到了英国、欧洲和澳 大利亚。同时,像《左特与间谍小子(Zoot and Spy Kids)》这样的反纳粹地下刊物也逐渐 兴起。在华盛顿还有一个自称属于skinhead族的重要群众组织,他们积极地参与了化解人种与文化 间的隔阂与障碍,并吸收了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犹太人、外国移民以 及同性/双性恋者加入这一综合性的多职能文化团体。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对朋克不同的声音 :
小 资、愤 青 和 朋 克

  小资的愤怒憋在心里,90%是自找的
  愤青的愤怒写在脸上,90%是伪装的
  朋克不知道什么叫愤怒,整天被人骂装丫挺   

  小资看《格调》,将之作为行为准则
  愤青看《格调》,将之作为反面教材
  朋克不知道有这么本书叫《格调》  

  小资看完一本书,总结出八大体会、十六条教训,三十二处反思。
  愤青看完一本书,说一句话:真他妈牛逼
  朋克看完一本书,立马忘了书里写了什么了

  一个孩子爱上音乐就不会变坏,是对于小资说的
  一个孩子变坏了就会爱上音乐,因为愤青爱上的是朋克
  朋克永远不会变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  

  小资身上带足足够的纸巾
  愤青用桌布、窗帘、内裤擦皮鞋
  朋克从来不穿皮鞋  

  小资穿西服要剪掉商标
  愤青穿西服要剪掉袖子,然后贴十个商标
  朋克从来不穿西服   

  小资即使兜里只有10块钱也要打车
  愤青打车是因为兜里居然还有十块钱
  朋克打车是因为快赶不上一场演出了  

  小资住地下室是为了今后可以住上高层
  愤青即使能住高层也要住地下室
  朋克永远住地下室因为在那里可以开大音量而不扰民

  小资听音乐的时候喝咖啡
  愤青听音乐的时候砸咖啡壶
  朋克从来不用咖啡壶   

  小资只有上网的时候才敢装色狼
  愤青不管在何时何地即使阳痿也要装色狼
  朋克喜欢揪住色狼一顿暴打  

  小资标榜自己作风正派
  愤青打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好人
  朋克说我什么都不是就是一**  

  小资什么都知道,但从来不上街游行
  愤青上街游行,但不知道为什么
  朋克什么都不知道也从来不游行但是还是经常惹上警察

  小资的母亲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儿子是小资
  愤青的母亲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儿子最近可没犯事儿
  朋克的母亲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儿子的发型上电视了 

  一个女孩一旦成为小资就很难找到男朋友
  一个女孩一旦成为愤青就有了换男朋友的理由
  一个女孩一旦成为朋克就意味着有了无数男朋友也就是没有男朋友   

  小资最爱文学女青年
  愤青最爱摇滚女青年
  朋克谁都不爱,或者谁都爱   

  小资对他相处了八年的女朋友说:我一直想对你说,我……我爱你
  愤青对他认识了八个小时的女朋友说:我们分手吧
  朋克对躺在身边的女孩说:我不需要女朋友  

  小资在和女朋友做爱的时候还在关注她的灵魂
  愤青在和女朋友讨论灵魂的时候其实只关注她的肉体
  朋克是和果儿们做爱时不知道什么叫灵  

  《麦田守望者》是一个小资眼中的愤青
  《挪威的森林》是一个愤青眼中的小资
  《Please Kill Me》是一个朋克眼中的朋克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克拯救摇滚 谁来拯救朋克

一些人将年轻的朋克浪潮视为北京摇滚的解毒剂甚至救世主,希望它能冲刷和荡涤北京摇滚的腐朽与没落;一些人则将其看作中产阶级子弟急于暴发的浮躁心理导致的投机风潮。一时间,在被斥为摇滚霸权主义者老巢的北京,“真朋”“伪朋”争论不决于耳,激赏与唾骂同样铺天盖地。北京的朋克风潮因何而起?它拯救了北京摇滚还是本身也需要拯救?它已经走在北京摇滚的老路上?

这世界变化慢

  每一个中国人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所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变”字,这种变化甚至连年轻人都会有落伍的感觉,它从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审美情趣上都在一天天地改变着。这一切的改变源于社会的两个动力:生产力和年轻人。当这二者在社会的某一座标点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一种推动生活方式改变的动力,从外在的言语、发型和行为到内在的心理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这个悠久的传统造成一次次的冲击。年轻人在用各式各样的具体事物来向人展示着他们的新一代标准:时髦打扮、早恋、同居、偶像崇拜、快餐、电子游戏、锐舞、飙车……还有摇滚乐。

  在摇滚乐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很多影响是来自西方摇滚乐而不是中国摇滚乐。因为在我们回顾中国摇滚这段不太长的历史时,却总要面对一种尴尬,在这个变化剧烈的20年间,当服饰、俚语和爱情几乎每天都以一种新的方式"面世"时,所谓带着前卫标志的摇滚却总是走得步履蹒跚,它总是被一次次的潮流所抛弃。摇滚,就像当代文化路途上的路边石碑,他孤独地矗立在一旁,仅仅是一种标志,而没有前进的资格。

  常常听过很多来自摇滚人的抱怨:“我们没有机会。”这是一句很实在而又无力的托词。事实上,当我们冷静地去回顾它的发展史,会发现,不是他们没有机会,而是他们没有资格,这是由于不努力、不进取而丧失掉的资格。因而,从崔健开始的中国摇滚到现在还是崔健,直到现在那些完全可以叫崔健“叔叔”的新一代摇滚的崛起。

  摇滚在这没有进步的十多年间,其实已出现了年龄断层,当十几岁的人和三十几岁的人听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时,就已开始了中国摇滚的危机与裂变,这一结果终于在1998年显露出来。当“唐朝”乐队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十几岁的“花儿”乐队赞不绝口时,恰如当年唐明皇听到“渔阳鼙鼓动地来”一样,“花儿们”正扮演着“唐朝们”的终结者的角色。但是,这种迟早要到来的更新换代却来的那么晚。

断层从这里开始

  中国摇滚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大龄的起点上,这和西方摇滚的Elvis Presley、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等在十几岁便走红有着很大不同,这并非中国摇滚之错,而是在那个年代,比他们更小的人还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摇滚乐,而现在,十几岁的“花儿”已经出专辑了。所以,从年龄的角度来分析,在80年代中后期出道的摇滚乐手们实际上已经错过了玩摇滚的年龄了,能有多少发展的潜力也只能靠天份了。这种先天不足和后天不努力导致了大批摇滚乐手不是平庸地混下去就是知趣地安静走开。而恰恰不幸的是,当这批快燃尽的摇滚干柴即将熄灭的时候,魔岩又浇上了一桶汽油,结果是一时火光冲天,随即便灰飞烟灭。

  这就是我们在1993年看到的短暂的中国摇滚告别地下走向地上的全部过程──它仅仅持续了1年的时间。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的是,有很多新乐队出现,年龄也越来越低,这期间也有一些商人或好事者试图在他们身上掀起一股潮流,但均以失败告终。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捉摸的谜,在外部条件比过去好得多的前提下,为什么1993年到1996年期间没有出现一个戳得住的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批本来年龄结构就不合理的人更不具备摇滚的天份和潜力,他们除了模仿之外没有自己的东西。而且更要命的是,这期间国外的摇滚资讯一古脑地涌进来,这些本来就不天才的人都把那些摇滚天才当成模仿对象,可他们全选错了。

  看来,即便是模仿,也要有一个消化(笑话)过程。

中国的朋克,无知不是你们的本钱

‘PUNKROCK’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不过中国出现‘PUNKROCK’也就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吧。从最初的人们对其无法接受到现在的‘举国皆朋克’,还种听起来粗鄙不堪的音乐也就走过了大约五六年的时间。最近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乐评人对中国朋克们以及其音乐的报道,也和网上的朋友们做了一些交流,发现大家对于‘PUNK’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大家对于‘PUNKROCK’的理解却很一致,那就是‘PUNK’不但不需要技术,而且反对技术,不但要反对还要砸烂技术;因为技术是狗屎,是用过的保险套;总而言之,技术就是朋克们的仇人。请各位想想看,我们对于阶级敌人怎么能手软呢。这是中国的朋克儿们对于‘PUNKROCK’的理解,我不和他们去争论甚么对与错,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是把香喷喷的鹅肉,进一步且坚决地往蛤蟆的嘴里塞。

  在这里还有必要谈谈技术与音乐的关系。众所周知,技术与音乐是辩证的关系。技术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使技术的存在变得有意义。技术的单独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样音乐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援,有了精准的技术可以使音乐家的表达能力更加的丰富。在中国的朋克乐队中有一种歪风,就是‘鄙视’技术。这些乐队的成员们大多数不爱练习技艺,而且把没有过硬的技术当做是光荣,而且没事就说甚么‘老子鄙视技术,练琴的是傻瓜’。这看起来最多么的可笑呀,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鄙视技术。

  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大家都知道吧,大家也都知道无着无式但是却威力无比的截拳道吧。李小龙的武道不是凭空出世的,此人自小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后来又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外来武道,经过了苦练与实践才创下了截拳道。你说他鄙视技术吗,是的,但是他是通过无数的努力后征服了技术才获得了这样的资格。反观国内的朋克儿们,你们觉得你们有资格鄙视技术吗?


国内的乐队越出越多,其中的混混也越来越多。他们鄙视技术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根不不懂甚么是技术。我看过一篇关干‘NO乐队’的访谈,接受采访的是祖咒(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没怎么听过‘NO’的歌(其实听过,听了两耳朵就把机器关了),但是一看这篇访谈,就知道又是个音盲谈音乐。我在这里根本不想说甚么人的坏话,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无知,唉,真是……。首先,他不知道甚么是‘三段体’,在访谈中他不止一次地说过A段,B段,其实他说的就是‘三段体’的表示方法。他说这是某人在访问前不久告诉他的,要是不告诉的话,他连这世界上有怎么一个东西都不知道呢!我看到这里不禁笑得满地打滚了,号称音乐家、前卫艺术家的人不知道甚么是‘三段体’?!国歌你知道吧,那就是三段体,典型的三段体!!!开头有个主题,叫A段,然后加个变奏甚么的,叫B段,结尾重复A段,这叫复三段。还有一种是不重复的,就是A-B-C的结构。接着他说甚么他不喜欢用2、4、6、8、16的拍子写乐西,他要用奇数拍写,而且是一会奇,一会儿偶;他说这种拍子没甚么人用:我可知道甚么叫无知者无畏了,就是甚么都敢说,说了还不知道脸红。甚么世道!


再者说‘PUNKROCK’是真的不讲究技术吗?听听国外的大牌乐队吧,他们哪一个不讲技术呢?大家都喜欢NIRVANA吧。他们也是‘PUNK’,可是他们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敢问中国的朋克儿们,你们比得了吗?

  总而言之,我在这里的进击矛头是明确指向国内的‘朋克’们的。请你们不要把无知当作是自己的本钱,那是极其可悲的。在这里也要奉劝同道中人或想入道的朋友们,要想做得出色,要想打动人,就要有真家伙。三脚猫的控术加自大狂只能加速你们的失败。忠言逆耳,希望你们能够真正地做出出色的音乐来!……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朋克——我也有话要说


有关于你真正的生活态度与原则
对自我不知廉耻的无限认同
而非你日常生活的状态
削尖了你并不发达的大脑 死命地
朝你向往并死命勾引你的那个猪圈里钻
Punk不是进攻
而是你生活态度与原则和生活状态中
的锐意死命防守 是基于现实的防守
同时也是基于
你生活态度与原则和生活状态的尚未合二为一时
如果你的二者尚未分二为一
那么好 我们是朋友
大伙儿是朋克
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名人"朋克
你可以把王磊当成朋克
老谋深算的心机,你可以吗?
你可以把"The Fly""苍蝇"当朋克
大多反讽的文字,你可以吗?
你可以把王凡当朋克,
这个这么大还让妈妈操心的"角儿",你可以吗?
你可以把胡吗个当朋克
你应该知道已忘记爹妈给取的姓名的人可以吗?
你可以把祖咒当成朋克
你可以把盘古当成朋克
你可以把舌头当成朋克
你可以把所有号称"朋克"的人当"朋克"
你可以把所有所有的以朋克为朋克的人当朋克吗?

什么是朋克
你的不屑的生活状态吗
穷,浪,色,淫…..
还是所谓他们的愤怒
我不喜欢
将乐队名说的太刺骨的朋克
什么生命,什么大饼,
什么愤怒,什么狗呀,
"名人"朋克哥哥,
你们脏吧!穷吧!淫吧!浪吧!
在台上无所顾忌地抡吧,叫吧,呕吧……
你们 仅仅是我生活状态的玩笑
和 我生活原则的"偶像"
可能 两者的永恒排斥 正是朋克
可能 两者可耻的相加 正是朋克
你们会在台上,像Cobain一样傻叫
丢出了一句 ,Punk不如Funk
我说----靠
可有人说:"unk是个玩笑 但没有有谁长时间地容忍这些
无知的玩笑
可我说;Punk还是朋克
有关"西方"与我国,有关所谓"快译"
这是资本主义带来的 变了味的药
你说?"医谁呢….."(你知道吗?)

朋克们的朋友是谁呢?
那些个让我觉的恶心如同总教练的人
颜峻,杨波,邱大立,还是…..
颜峻在高地音乐论坛(BBS)中对骂的人
刘浪,张渤洋,黑刀,大勇和吉祥

可你们发财了,千万别对下一辈的孩子们说
"青春"我"无悔"
然后说
"青春"我"朋克"过
然后再数落你们认识有限的几个英文字母
拼你所拥有的"外国"名牌
我说,
我要多介绍我几个正常不过的朋友当朋克
当朋克名人
摧他们在"猪圈"中发财
然后再算着我从唱片公司拿的8000月薪(不计稿费)(引颜峻同志原话)
告诉,儿子
我是朋克的朋友,
他们是朋克中的"英雄"
颜峻也是
你们在朋克中发了财的都是!
你们所谓地"朋克"
其实呀,
朋克的妈们才是朋克
能够容忍拥有这么儿子的妈
一定是!
你们伟大,伟大的生下了朋克这只蛋
而纵容他们疯狂地长呀
你们拥有了"伟大"的朋克妈做的后盾
不用再像老学究在典故里找
老朋克,老老朋克
老老老老朋克了
什么竹林七贤,什么徐渭,什么鲁迅
你们的妈妈
是朋克中的朋克,伟大的朋克
在此 所有人向朋克的妈妈们
致敬!

朋克是什么?
朋克是商业与你的初衷开的玩笑
和数钱时的得意
朋克是时间留给后人那个
让人笑不起来的
玩笑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 话 带 FUCK

“他杀!”
  神经病人把诗生活里唾沫纷飞的凶器擦的蓝亮蓝亮(《诗人死了》),写下这句话我也忍不住笑了,朋克来到我们身边。没有鸡冠头,没有破衣烂衫,没有坏牙强尼,朋克就这样来到我们身边。
  中国没有过嘻皮运动。性在八十年代末冲击中国的大学校园,从外到里,从小树林子到女生宿舍,那是中国的大学生将期末考试忘记得最彻底,最快乐的年代。但是从来没有过毫无目的的博爱,没有过嫩得臭青的和平,没有赤裸的白衣裳,没有泛滥的鲜花。幻想太少,天空太低,中国没有过嘻皮运动。
所以从美术到音乐到戏剧,中国人都满怀着幻想,从彼此间用“man”称呼的朋克直接进入后朋了,谈论着技术。

  朋克就是流氓,朋克是对一切的否定和破坏。朋克不讲任何技术,朋克嗓门大。这不是对朋克的定义,朋克可以操翻定义。

  这样说还不够瘾,下面是这首《诗人死了》,我把末一段不够刺激的三句删除后,如下:

  诗人死了!
  诗人死了!!
  诗人死了!!!
  诗人死了!!!!

  海子死了!
  骆一禾死了!!
  戈麦死了!!!
  顾城死了!!!!
  诗人们都死了!!!!!

  车轮碾压下的山海关在爆炸
  脑溢血的医院在爆炸
  万泉河水中的彗星在爆炸
  太平洋上被斧头砍开的岛屿在爆炸

  麦子们在腐臭的风中倒下
  象带刺的铁链抽在母亲身上
  骨头碎了
  骨头碎了

  太阳
  你这久居天空的国王
  苍蝇般的黑子舔吸
  你美丽的蛋黄
  为什么还是沉默
  还不说话?

  凶手就是我!
  凶手就是我!!
  凶手就是我!!!
  凶手就是我!!!!

  快把卑鄙的我送上绞架
  他杀!

  呵呵,用先锋音乐的术语来说就是“这个附加设备能够得出令所有人难受的失真”。朋克从来不吝于对幻想发出最大声的讥笑,朋克没有幻想,所以朋克不是诗,别企图给朋克加上诗的绿帽子。“只要三个和弦就足够”,朋克没有技术,朋克就是朋克,朋克什么也不是。
  朋克是punk,朋克是存在,朋克是底线,朋克是摧毁了图腾柱束缚的快乐的生殖器,是赤裸裸的生命力。

  心有些乱、野比、鞭子、神经病人,当我们读到这些二十一世纪名字的时候,他们正撕着嘴角臭骂“那些老梆子!”。他们的题材涉及性(可能说cao更确切些)、暴力、杀与自杀、毒品、杀母、克隆,没有办法更尖端了。

  心有些乱的这首《这样的女人让我心痒难抑》贴于4月22日,没有勾引来任何回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首诗很简单,有点招摇,但不是装丫挺。我不知道读过这首诗会不会有人说:

  这样的诗
  他妈的
  让我心痒难抑。

  请不要忽略阅读,我或许不会去写“无非把感情送货上门/把女孩变成女人”,可我写不出“好肥的天气/飞扬跋扈”这样绝的句子来形容那种肉欲的时光(《重操旧业》)。
  心有些乱是一个优秀的朋克,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肉体,不难为自己的精神,不放弃自己的立场。

  《克隆熊猫》是这一切中的杰作,它有点后朋了。我放不过这个新新熊猫类,因为光看题目,我根本猜不出他要写什么。象一个凡人中的堕落者,象一个朋克中的先知,用一些会飞的脏话喃喃自语:

  洪水来了
  我们有熊猫

  明天来了
  我们有克隆”

  谁能够告诉我他将与熊猫相依为命?
  心有些乱的其他作品《你是我的钮扣》,发表于4月19日,无人回复。

  你还是我的苹果,曾经饱满欲裂,
  现在是果酱的瓶底。

  你还是我的钮扣,很花哨,
  但是我要找条拉链,把自己狠狠关紧。

  野比三首作品题目都很简单:《棍子》、《刀与枪》和《杀母》。4月14日的《杀母》之后微雨落花的回复是:哇,好残酷欧。还说:一个幻想狂\虐待狂,哼,打倒你,不理你了。血情而言人类的结构永远是母系的,文艺史把脐带、鲜血、爱、牛奶和面包的歌颂都给了母亲。虎毒不食子,俄狄浦斯杀的也不是他妈妈。
  不过这个题材不算新鲜,在西方,最有名的作品不是电影《天生杀人狂》,而是最伟大的后朋克艺术家Jim Morrison的经典摇滚作品《The End》(在《诗生活》可以找到其译作两首)。
  这是一个误区,野比没能够写出什么来,只是让人领略了新新熊猫类的颓废和反道德倾向,它更象一部暴力电影。

  方块字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我看到“野比”这个词总觉得它的形状和“棍子”很象。《棍子》和《刀与枪》里都有同样的陈述和转折结构以及蕴藏于冷漠之下的自恋情绪:棍子打我,我打棍子;我哭,棍子不哭;棍子讲和,我讲和;我烧棍子。想有刀,想有枪;如果有枪,杀人,自杀。“只要三个和弦就足够”。
  野比较心有些乱更为西化,更为朋克,因为暴力肯定比性更有破坏力,更惹人讨厌。
  如果仔细读,会发现这两个作品很讲究很有节奏感的,这个不朋克,我就不说了。

  白哥、麻姐
  和我一起走进
  版纳热带雨林

  鞭子更带有浓浓的嘻皮色彩,虽然一开始他便声明:我没有一颗博爱而伟大的心。就象他最后告诉大家:白哥是一只白如雪的小兔麻姐当然也就是一只麻灰色的白哥的女友,可只要还有个鼻子的读者都会明白鞭子的这两个好朋友便是陪伴着西方数以千万计的嘻皮度过漫漫岁月的那两个好朋友。

  朋克语言是最口语化的语言。好比二十世纪初,最新潮最性感的服饰装扮必自娼妓起,到交际花,到风流少妇,才到大家闺秀及小家碧玉如此流行开来,我们可以相信五年后最有力量的语言会来自如今朋克肮脏邋遢的嘴。
  “我留一只眼睛把人凶似的动物抵抗”似通非通的一句,挺有意思。

  精神病人除了放纵的《诗人死了》之外的其他两个作品《观棋》和《谈诗》更随意更游戏一些。

  其余我还想拉进来朋克做的作品还有蓝亭《狗啃的骨头》、fall《当蚊子成为蚊子血》、小鸟儿《清明(想起金斯堡)》。

  《狗啃的骨头》有浓浓的朋克味道,虽然蓝亭很讲究语言技巧。这是我最喜欢的蓝亭的作品。
  金斯堡是个大朋克,《清明》也是个朋克。头几句玩了一下,挺撩人。最后一句是脏话,好奇的朋友赶快去看吧。
  fall是什么意思?是倒下、垮台还是瀑布?《当蚊子成为蚊子血》是一个我喜欢的作品,至少在语言上。微雨落花对这首诗的评价随便而且凶恶。我喜欢这首诗语言里某种力量,它一层层的营造着步入深宫或者坠入地狱的长长的气氛,尤其是第三段。这首诗的写作可能费时甚少,不够成熟,而且,也忒深沉一点了。挺朋克的,当然,很有技巧,这个不朋克。不过有错别字,也朋克。

  最后是小西的三个后朋作品《青楼故事》、《吃人也没什么不好》和《夜间多云有雨的钢琴》,在龙门客栈,小西解释《青楼故事》“写的不是妓女,而是妻子”,这真可怕。小西在行为上已经无法朋克了,没有朋克在吃人之前还要敲起鼓,敲起阿拉伯的节奏,跳着西班牙装逼。

  上帝奸污耶稣他妈,用小偷的方法,生下耶稣
  标准在耶路撒冷产生

  这是耶稣的诞生。下面是耶稣的死亡(朋克的妈妈:Patti Smith):

  有人杀死了耶稣
  但不是我犯错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谁说的?呵)!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朋 克

在中国,这不是一个产生朋克的时代。新一代乐手选择朋克,只不过是一种音乐上的策略而已,这不是一个价值

观念和人生哲学的选择。因此,这个迟来的朋克的春天,只是一次音乐的换季而已,它不会带有更深的社会历史意义。                                ---- 写在前面的话


朋克(Punk)是兴起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形式。当时的美国和欧洲,由于商业炒作的原因,摇滚乐可悲的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主流的音乐,远远背离了摇滚所应该具有的特性。那个时候的摇滚乐为了商业利益,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和抗争性,所谓的摇滚不过是表面的装饰,早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性,而这时对于时代的摇滚大为失望的音乐青年们开始尝试新的音乐形式。早先一直潜伏地下的一股音乐暗流朋克以单调的和弦节奏,简单的喧闹渐渐走出地面,以一种大无畏的极端的挑战,步入大众的音乐圈中。 朋克是物质欲望与现实、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对物质与物欲的敏感是朋克重要的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以及对事事都不容易满足的需求。从这个性质,就已经注定朋克浮躁和虚无,它难以在一个长期的环境下保持它的原状,它的悲世愤俗为它的生存埋下了不安分的种子,它漂浮不定,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角落徘徊,找不到扎根的地方。 朋克可以把音乐技巧忽略不计,它要的是生命的冲动和勇气,因此它特别容易鼓动年青人的音乐热情。"想玩摇滚吗?技术不行吗?那就去玩朋克吧。"这是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可见朋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前作为一种音乐精神的朋克,现在竟然沦落到代替品的地步,我们不由得为之叹息,朋克,你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在苟延残喘,是不是在摇滚的边缘苦苦挣扎着?关心朋克的人们从心底发出呼声,期待听到乐观的答案。

但是,在近年来煽情的摇滚乐介绍文章中,Punk则被描绘成穿着奇装异服的下层青少年、靠三个和弦打遍天下的音乐顽童、企图颠覆主流社会的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充满奇思妙想的即兴革命家。年青一代的乐手和音乐爱好者忙着寻找新的词汇、新的武器和新的精神支撑点。他们翻遍了西方摇滚历史读物仅有的几本中译本,最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朋克!于是朋克的定义逐渐演绎成空虚的代名词,只要是参杂了乱七八糟的噪音,都可堂而皇之地冠上"朋克"一名,真让人觉得困惑而悲哀。我们逐渐失望,对朋克失望得无以复加。

其实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热爱PUNK,这种热爱是长期而又固执的,因为它寄托了一种反抗,一种不羁,一种精神;但同时我们又憎恨PUNK,因为它也包含了阴暗面,它代表着世上还有黑暗,还有不平等。面对这种又爱又恨的东西,我们付出的感情似乎是很多很多。但平心而论,如今的朋克只能说是不痛不痒地存在着,早有的叛逆的烙印在现实的人们眼中已很难值得去细细品味了,很难说有几个人真正懂得朋克的实际含义,看看我们现在浮在地面上的朋克乐队,有多少个真能体现朋克精神的。充其量不过是较为激烈的弹唱罢了,与原本的朋克精神相去甚远。所以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真正的朋克吗?

有人曾说过,Punk只有在地下才能坚守它的执着,一旦走出地面就变了味。因为在这个复杂混乱的圈子里,的确有一群以punk为名义的人们还只是一群寻找精神家园的不确定的群体。他们缺少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意识,缺少一种人格意义上的独立性。当这个传播媒介象水银泻地、金钱漫舞的时代一般而不象从前般波涛平静时,这群人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行为上都显得无所适从。有人在叫嚷着打破那个还没有形成的传统,有人急功近利充当变相食客,有钱你可以出专辑但做出来的音乐却是泡沫状的。独善其身、安贫乐道已经不合时宜,摇滚艺术家们终于为五斗米折腰,音乐沉淀让位给金钱至上。

也正如一些人所说,朋克盛行其实是一种很反常的现象。从音乐上讲这是一种投机。nirvana只有一个,但后面有无数想象他们一样靠破嗓子出大钱的乐队。他们把这当成一种捷径,无须技术,无须乐理,嗓子是越破越好。有人说,摇滚的真谛是"真谛是反抗、质问与坚强",但是这个时代从精神上说,在一个盛行破坏和反叛的时代,不少人的价值取向也是不正常的。就如他们拿未成年的花儿作为卖点,堂堂的中国火系列竟然用婴孩作为封面,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而现时国内对于摇滚的真谛还只是不明就里,单凭着一股所谓的热情做所谓的punk。所以现在很多的摇滚没有了当年的激情,完全是成了在商业运作下的虚假繁荣。punk作为摇滚的最重要的力量,但在现时只是一种虚妄的东西。

在这无聊空虚的年代里,我们面对的是不断商业化的一切。我们在这个时代里迷失了,我们根本找不到自我,一切的的流逝显得那么苍白。但我们喜欢朋克,因为它能让我们找到自我。朋克是最诚实的摇滚乐,是摇滚精神的核,是RNR精髓最坦荡、最狂野、最放肆的解释。它表达的东西深深地刺痛了我们,让我们在它的音乐里平静不得,所以做出中国最赤裸裸、最具冲击力的朋克音乐,一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但我们似乎一直游移在这个梦想中,看着朋克的影子的晃动,而我们无力去抓住它。我们的时代没有真正的朋克,我们只有带着梦想继续前进。 最后,请允许我向心中的朋克脱帽致敬,也为现今名不符实的朋克默哀。

决 不 妥 协——朋 克 万 岁



  决不妥协——朋克万岁

  朋克是什么?(注:此处朋克绝非泛指。)

  朋克是一种音乐形式,一种文化,不如就把它看成一场对目前生存状态的革命。摇滚乐经历了存在与虚无的盛世,依靠柏拉图式的理想和药物生存的年代,人们生活得太压抑,太木纳。随着一大批顶尖乐队曲高和寡的音乐的路线,年轻的一代发现没有适合自己的音乐,同时愤怒,空虚又在一天天的增长。七十年代,朋克这样一种音乐燃遍了英伦三岛和美利坚大地。几乎每处都可以听到愤世嫉俗的呐喊。直至七十年代末,朋克的热潮过去了。八十年代,重金属替代了朋克,成了这一时期音乐的主宰。而朋克依然在地下积蓄力量,等待一次彻底的爆发。九十年代,Grunge火山终在美利坚爆发,几支乐队一夜之间成了万众瞩目的偶像。可惜好景不长,Kint Cobain寓所里的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代Grunge伟人的生命,也结束了一个Grunge时代的辉煌。此时,大洋彼岸的英伦亦兴起了“朋克复兴”运动,一批新生代的乐队共同分割着日渐衰败的朋克市场。

  朋克的革命性在于其绝对不会向周围的任何事物妥协,尽管在大多数时候,对立面总是显得那么强大。

  朋克在音乐上的不妥协性表现为与商业的势不两立。自从商业界入艺以后,庸俗、流行毒瘤,充斥了艺术界。力图用艺术为自己贴金,将艺术贴上标签放在货柜。商业的界入从来没有为朋克的发展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反而扼杀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乐人。美国Grunge火山喷发之时,Kint Cobain依靠一张《Never MIND》登上巅峰。其实那张销量最大的专辑并非十分出色,面对歌迷对人不对音乐的疯狂,他也曾失去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终于推出了名垂朋克的《In Utero》,而这张专辑的命运是叫好不叫座。面对热爱的音乐,被糟蹋的现也不会像朋克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地下乐队。被市场抛弃了朋克依旧在愤怒的燃烧。这时候商业与朋克实,Cobain选择离开这个咒骂了多次的世界。一个朋克天才在商业的逼迫下夭折了。商业对朋克这朵带刺的玫瑰已无所适从,另外朋克在市场中渐渐已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最终的结果是商业悄悄远离了朋克。任何音乐之间几乎断绝了任何的来往。独立音乐的出现预视着一条崭新的朋克道路的出现。Do it yourself,成为许多朋克乐队的出专辑模式。在地下有我们的希望,在地下有一个真实的世界,朋克在地下跨入新一个千年。

  朋克从产生的那天就没有向现实妥协过,正是由于社会的压迫才使得克乐人大多出身在社会的底层,自幼对底层的黑暗、贫穷、暴力有很深的感受,并在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不可抚平的创伤。他们企图用音乐摧毁整个让其失望的现实,颠覆许多业已存在的习惯、纪律、规则,打破旧传统的禁锢,去寻找真正属于自由的天性,去寻一批人成了朋克的创造者。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正,丑恶已经生了锈,发了霉的条条框框,常常使得我们不得不心甘情愿接受,在一次次的接受过程中,生命的光芒被世俗的阴云掩盖,良知的铠甲被伪善的污秽所锈蚀,仅存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压垮。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在不计其数的机械重复以后,我们被迫离开这个世界。可是朋克却让我们要敢于与人斗,与天斗,与颠覆束缚人性的一切,抛开世俗,获得人性的自由。“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可能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名誉、时间、甚至是前途和生命,朋克对当代文明的嘲讽,对一切既定事物的否定和破坏,这不是朋克摧枯拉朽的惊人力量。权威对于朋克而言只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朋克从来不需要权威,不需要主流文化的肯定,更不需要由几个知名人物的赞扬而一步登天。朋找一个明洁的空间,让其能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死去。很高兴看到,有许多乐队正籍于此,而艰苦的奋斗着。一些乐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无法听到他们的作品,有朝一日他们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可能就是我们朋克期待以久的声音。

  朋克的发展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许多乐队的音乐可以说是脏、乱、差,模糊的声音,不可分辨的器乐,就像一锅不可下咽的猪食。也有几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从时装店购入几件另类的衣物,挂满乱七八糟的金属零件,满嘴吐着脏话,瞧谁谁不顺眼,忽然拿起了吉它,煞有介事的称“我们是朋克”。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亦苟同了这样的区分标准,这样的“朋克复兴”给朋克带来的只能是灭亡。朋克需要反叛,但不是轻浮。如果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前卫,标榜自己的另类,朋克请这些人滚开。深入的剖析朋克,看到的是朋克灵魂最深处的本质,那是一颗干干净净淌血的良心。让朋克回归久违的真诚,回归良知吧!

  只要世界有不公正、黑暗、丑恶存在,朋克就一天不会停止斗争。当把一切假、恶、丑的垃圾葬送后,朋克也会像一个寂寞高手那样远离世界。如果朋克灭亡了,前提是朋克先要把黑暗灭亡。朋克是愤怒的也是清醒的,它要摇醒人们的良知、沉睡的思想,诱导人们唾弃庸俗的商业文化,重新审视伦理,道德人性。也许这就是朋克的责任所在。

  为了朋克,绝不妥协,为了朋克甘洒热血。朋克万岁!喜爱朋克的人们万岁!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5 0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克相关:

::::::朋克音乐组成::::::

在乐器使用和配备上,除了吉他、贝司和鼓,所有其他乐器都被他们作为衰微的职业主义和技巧偶像的装备取消了。这种声响最适合表达愤怒、沮丧、混乱以及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各种情感。吉他手用暴戾的和弦来配合歌手歇斯底里的演唱,同时节奏部分使前两者显得压抑,这是对现代世界冷酷的极权主义的反应。

不少朋克乐队都喜欢采用"雷吉"音乐的风格,因为"朋克----雷吉"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1、它们都是流浪儿文化;2、为那些愿意创造或生活在他们自己设防而特殊的世界里的人;3、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4、为那些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社会的人。

但从它反对名誉、职业主义和"艺术"的意识形态来看,"朋克----雷吉"联系的纽带上有很突出的矛盾:"雷吉"乐是用牙买加英语演唱的,没有肤色、年龄限制的音乐,而朋克则是用普通英语演唱的,纯粹的白人青年音乐;朋克音乐一直企图摧毁摇滚乐。从一开始,朋克就成为公众丑闻的话题和摇滚评论中"下一个新鲜事物"的焦点,但即使是最极端的朋克乐队,还是能获得大批听众和金钱,那些最重要的朋克乐队都是与著名唱片公司签合同的,而"雷吉"乐歌手则无这份幸运。这样,朋克向前的趋势越强烈,它就越真实和不可避免地拥有广泛听众,宣扬流浪儿、无家可归的权利,不再表现反叛,而是用表现反叛背后的矛盾来替代。

::::::朋 克 相 关 名 词 解 释::::::



Punk(朋克):

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 the Stooges、New York 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 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 Sex 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 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Hardcore Punk(硬核朋克):

硬核朋克诞生于八十年代初,它把朋克摇滚进一步引向极端——更快、更噪、更僵硬的演奏,喊叫式的演唱、邋遢肮脏的录音效果(有时也包括专辑封套)。硬核最初出现在美国,主要以洛杉矶、纽约为中心,此后逐渐蔓延开来,先后涌现了Black Flag、Husker Du、Descendents、Meat Puppets、Dead Kennydys、Bad Brains等著名的硬核乐队。硬核朋克虽然对以后众多的摇滚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一直没有主流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Proto Punk(前朋克):

前朋克发生在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当时的一些乐队在简约主义的思绪下,开始尝试创作粗糙的摇滚乐。当时以the Velvet Underground为代表的这种乐队,并非有意识地扮演“重建摇滚乐,还摇滚乐质朴本质,推翻被美化的摇滚乐”这一好斗的角色,很显然,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尽管他们的音乐并未全面带出日后朋克的影子,但至少他们已开始关注朋克文化的最深层精髓,只是不够反叛罢了,朋克最终发现并延伸了前朋克含糊的朴素精神,并把彻底的造反精神融入前朋克粗糙的音乐,创造出一种挑战社会、否定美化摇滚的时代强音,并被无数的青年接受,得以开创朋克王朝。

New Wave(新浪潮):

八十年代初,朋克急速膨胀后的泛滥逐渐使它开始落伍,新浪潮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新浪潮运动中体现出的音乐多样性,顺应了部分对朋克过敏的摇迷的需要,以流行音乐为根基Power-Pop(强力流行乐)、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Pop-Reggae(流行鬼乐)的走红为新浪潮运动推波助澜。新浪潮运动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应归功于八十年代诞生的MTV,在它的帮助下新浪潮运动在主流社会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并且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态势。一九八二年前后新浪潮运动在重金属战车的隆隆车轮下开始消亡,但它为后来的College Rock(校园摇滚)和九十年代另类摇滚的主流化奠定了基础,成为摇滚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Post Punk(后朋克):   

七十年代末朋克运动开始后,一些乐队仅仅继承了朋克桀骜不逊的倔强精神而没有成为Sex Pistols 的过剩复制品。这些乐队在音乐上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和试验特色,完全摒弃了朋克粗糙的三和弦,他们的作品充满艺术性、高精尖的音乐素材和挑战性,但鉴于他们反主流摇滚、反传统、反文化的朋克精神,他们被叫做后朋克。Joy Division 和the Cure为代表的后朋克乐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音乐元素的份量,使它更加复杂,音乐也开始变得忧郁冰冷,同时,后朋克乐队试图改变传统的摇滚歌曲的结构和创作主题,体现出彻底反叛精神,后朋克思潮逐渐成为日后另类摇滚的思想支柱,在不同的摇滚风格中继续得以延伸。

Oi!(唉!):   

Oi!其实只是硬核朋克的一个分支,一种完全建立在纯粹暴力色彩和噪音、毫无美感而言的地地下的极端风格。最初的这种风格的乐队丝毫没有任何激进的政治倾向性和社会责任感,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标榜白人至上主义的种族音乐,尽管并不是全部的乐队都带有种族主义倾向,但它还是被公认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摇滚乐,一种只属于地下世界的白人音乐而遭到排挤,最终被摇滚乐所淘汰。

Ska:

来自牙买加得快节奏沙滩舞曲,产生年代虽早,但继而就进化成了raggae 风格,直到后来与 punk 风格相融合,才使他成为了一种同时具有爆发力和欢乐情绪的音乐,容易被人接受,也得到非常多的听众的承认;音乐多采用吉他的短切音弹奏,舞曲式的跳跃感很强.

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   

Synth-Pop最初只是新浪潮运动一种主要的分支风格,当时很多受Roxy Music、David Bowie影响的乐队(主要是英国乐队)开始热衷于使用合成器演奏,当时的初衷只是对于电声乐器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收效甚微。最初的合成器流行乐非常的生涩,弥漫着一种怪诞单薄的味道,这种情况最终被Duran Duran乐队所改变。Duran Duran巧妙的把合成器流行乐和舞曲嫁接起来,改良后的音乐更加通俗、流行,并很快成为时尚,为许多乐队效仿,Duran Duran也由此一举成名,成为合成器流行乐的第一个英雄。1984年,合成器流行乐时代彻底结束,但它的影响一直持续了下来,合成器开始被看做一种重要的演奏方式,并被广泛运用到多种风格上。

Power Pop(强力流行乐):   

强力流行乐的最初根源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期,the Raspberries、Big Star和Badfinger是这种风格的最初定义者。这种融合了the Who、Beatles和Beach Boys的强力流行音乐在七十年代末同朋克一起组成了新浪潮运动的主力军,并最终被归入后朋克风格。强力流行乐的作品一般为三分钟左右,注重旋律和音乐的爆发力,和朋克有些相似,只是更加注重技术和流行感觉,而且不热衷于反叛,更加商业化。七十年代末,部分朋克乐队转变为强力流行乐,八十年代强力流行乐开始更多融入各种摇滚风格,与此同时,纯粹的强力流行乐开始衰败。

No Wave(无浪潮):   

无浪潮是后朋克运动的第一种主要风格,它仅仅出现在当时的纽约,音乐为无调性、刺耳的噪音试验音乐。这种风格的乐队更加注重艺术性而不是音乐本身。过于枯燥和缺乏商业潜质使这种风格从未真正流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以Sonic Youth为代表的噪音摇滚的崛起才得以使这种风格再次走上摇滚舞台。

Punk Revival(朋克复兴):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朋克迎来了第二个春天。Green Day和the Offspring的Punk Pop(朋克流行乐)开始使朋克进入主流摇滚,或许受到八十年代末硬核转变为速度金属的启发,朋克复兴乐队的音乐不仅保持了简洁的音乐线条和飞快的速度,而且音乐愈发沉重起来。另一方面,强力流行乐讨好的形象和更加圆滑的音效、讲究的编排使听众在感受朋克力量的同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这也正是朋克得以复兴的法宝。Punk Pop被视为Post-Grunge(后垃圾乐,即温和商业化的Grunge)重要组成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幸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